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类的结构和行为特征及其对鱼龙类起源研究的启示
鲁昊, 季承, 倪培刚, 周敏, 付宛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2): 234-24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15
摘要1358)   HTML    PDF(pc) (790KB)(1254)    收藏

鱼龙类(Ichthyosaurs)起源于早三叠世晚期, 以往发现的鱼龙类已高度适应水生生活, 其身体结构无任何能将其与可能的陆地祖先相联系的陆生适应特征。针对近年在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采集的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和含胚胎巢湖龙两件鱼龙类标本, 通过对柔腕短吻龙的荐前椎数目(31节)、吻长与头骨长之比(0.35)、前肢长与荐前椎长之比(0.45)的研究以及与后期鱼龙类相关数据和骨骼形态学的对比, 认为柔腕短吻龙结构更为原始, 可两栖生活。结合对早三叠世含胚胎巢湖龙、侏罗纪含胚胎狭翼鱼龙幼体保存情况的对比分析, 认为巢湖龙虽比柔腕短吻龙身体结构更进化, 且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但其生殖行为仍然保持陆生爬行动物头位胎生的特征。鱼龙类在其陆地祖先逐渐演化至适应水生生活的过程中, 结构的适应性特征(如肢体的鳍状化、吻部的增长等)和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的变化)的变化不同步, 前者的改变更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贵州兴义中三叠世胡氏贵州龙形态特征及生殖方式初探
付宛璐,张璇,季承,江大勇,孙作玉,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10)      PDF(pc) (15568KB)(135)    收藏
通过对两件胡氏贵州龙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和解剖学对比, 确认标本中所有个体均具有颞孔小、眼孔大、肋骨粗肿、尺骨异常宽阔等典型特征, 并对胡氏贵州龙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通过骨块测量数据, 可鉴定出3个成年个体的性别和1个幼体的个体发育阶段。结合古地理和胚胎保存信息, 认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可能是胎生, 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卵胎生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